English

建设优秀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

1998-1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杨学权 我有话说

拥有一支高师德、高学历、高学识的教师队伍,是提高教育质量、教育效益的重要前提,是培养“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”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。改革开放以来,十一学校在邓小平“三个面向”方针的指引下,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中心环节,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,作为赢得社会信任的根本。

面向二十一世纪,十一学校制定了“师德高品位、专业高学识、能力多方位”的“两高一多”的教师队伍建设总目标。同时,大力开展“三岗”系列教育活动(党员“党性岗位闪光”、全体教工“岗位建功”、青年教师“岗位成才”)重点加强师德建设,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。

特别是实行评聘分开,对建立激励机制、加速队伍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。学校为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,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,制订了《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条件及量化评定指标》表。通过这个表,教师对自己的素质及付出的多少、强弱明明白白,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现实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要求。实践证明,它对教师群体建设发挥了较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。

学校已连续举办两届“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”,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提高深造的机会。1989年至今,学校还到北师大、华东师大等高校招聘本科毕业生130名,其中研究生9名。社会招聘也是十一学校坚持了多年的做法,1993年以来,他们从社会上选聘了20多人,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、外省市重点中学的校长、大学教师、重点大学毕业多年的研究生等。今年,十一学校还将继续选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,并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。

专家兼职是十一学校构建跨世纪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聘请大学教授、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、著名指挥家、演奏家到校任兼职教师。专家的到来,带动了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业务水平的提高。

经过多年的努力,十一学校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,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。如今,在十一学校的153名专职教师中,达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及高级教师职称者已占98.4%,其中特级教师3名,市青年骨干教师2名,破格高级教师7名,学科带头人10名。仅1997至1998学年度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和市区各学科比赛获全国及市区奖208项,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实验获胡楚南奖,综合活动课改革实验获北京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。教师队伍承担国家级及部委市区级教科研论文奖、1998年青年教师22人参加海淀区组织的业务大奖赛获得41个奖项,5人获全能奖,16人次获一等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